含著「金湯匙」出生,頭頂高科技和未來趨勢的炫目光環,人工智慧技術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簡稱AI)從一開始就受到金融投資領域的青睞。過去5年,人工智慧產業在中國迎來爆發式的發展,伴隨而來則是金融資本如山呼海嘯般的簇擁圍繞。不過,剛剛過去的2019年,中國人工智慧總體融資水平急劇下降。不少人不禁要問,一直站在風口之上的人工智慧,難道要「封口」了?
根據投中研究院與崇期資本聯合發佈的《2019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投融資白皮書》顯示,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總體融資規模從2015年的4百58億人民幣增長至2018年的1千1百89億人民幣,增長超過兩倍多。不過,2019年的前三個季度,這個數字回落到了5百77億。在經歷了5年的飛速增長之後,人工智慧融資遭遇急速冷凍。
為何在資本保駕護航5年,相關技術越發成熟的背景下,反而出現了融資難的現象?對此,有業內人士稱,前幾年,資本市場對人工智慧技術「過度關愛」,投資過多,如今項目成熟了,卻尷尬地發現口袋裡的錢卻沒多少了。以2016年為例,全球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融資總額是2012年的近6倍,相當於2000年到2013年13年間融資總合。
大浪淘沙,隨著時間推移,一些人工智慧偽技術被迫顯露原形,與此同時,也淘走了市場上的不少「真金白銀」。相比傳統工業,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開發耗資巨大,一旦項目失敗,高達數億的資金就會打水漂。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「現在市場上不缺技術,不缺人才,就缺資本。」資本不足為行業本身也帶來了負面影響,一些原本技術實力不錯,前景光明的AI公司,最終因為資金鏈斷裂只得無奈離場。
對於投資方來說,AI行業洗牌也讓投資變得更加慎重。一位VC公司高管表示,以往是投資過剩,現在是資本稀缺,因而形成了買方市場。「以前很多機構都是沖在A輪B輪,現在都慎重了,往往等項目成熟了再出手,哪怕是D輪也沒問題。」
在很多投資人眼中,人工智慧是繼蒸汽機、內燃機和互聯網之後的第四次生產力革命。不過,即便搭上了生產力革命的順風車,要想實現投資翻倍,甚至是一本萬利,還需要精準的眼光,發現真正值得投資的潛力股。無數打著AI旗號的初創公司,最後就是倒在技術的泡沫,甚至是虛幻之下。
2019年9月,一家名為Engineer.ai的印度公司被媒體曝出用工程師冒充AI,號稱能實現所謂的「移動APP自動化開發」。靠著這個手動的「人工智慧」,一度得到軟銀旗下公司3千萬美元的領投。技術的高度雷同,一窩蜂地進場,導致人工智慧領域從2018年開始出現明顯的泡沫效應。資料顯示,2018年全年有近90%的人工智慧公司處於虧損狀態。而創新工廠的創始人李開複早在2017年就預言,「人工智慧創業有泡沫,(融資熱)是今年上半年開始的,融資差不多夠18個月花,明年底估計有一批公司倒掉。」
《浪潮之巔》作者、矽谷風險投資人吳軍表示:「人工智慧技術20年內恐怕很難再有重大突破,因為今天的人工智慧已經用光了40年來所積累的技術紅利。」市場的泡沫,最先來自技術的泡沫。以機器視覺為例,經過了5年發展,神經網絡算法在這一領域的潛力基本已經被開發殆盡。而2015年至今的投資熱潮中,用於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的投資,佔據的比例很少。
當然,行業領先以及產業化前景相對清晰的技術依然會受到追捧。1月8日至9日,以「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前沿,引領智慧產業未來發展」為主題的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峰會在上海舉行。本次峰會的5個主題是AI+製造、AI+金融、AI+醫療、AI+視覺、AI+區塊鏈。尤其是當下最火熱的區塊鏈技術概念,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。可以預見的是,隨著區塊鏈技術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,這一產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,而當區塊鏈和人工智慧技術融合,相信足以讓業界產生無限遐想。
資本寒冬之下,並非所有人都在裸奔。互聯網行業的「二八效應」,在人工智慧領域也一樣顯露無疑。佔據頭部位置的獨角獸企業,不僅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,而且在產業佈局、上市融資方面也「玩」得風生水起。
2019年9月,號稱「人工智慧第一股」的虹軟科技(ArcSoft)在科創板上市,這家在機器視覺人工智慧領域擁有126項發明專利和73項軟體著作權的企業,被認為已然佔得行業先機。而像商湯科技(SenseTime)這樣的深度學習平台,在D輪依然吸引了軟銀10億美元的投資。商湯科技旗下產品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智慧手機的人臉識別技術,目前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推出的面部解鎖功能都與該公司有合作。
據清華大學資料顯示,電腦視覺、語音、自然語言處理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規模最大的三個應用方向,分別占比34.9%、24.8%和21%。在這幾條已經成型的AI創業「主跑道」上,商湯科技、曠視科技(Megvii)、依圖科技、科大訊飛(iFlytek)等企業已經建立起足夠的優勢,初創公司已經很難與這些巨頭競爭。2018年AI創業公司1千100多億的融資總額,商湯、曠視、依圖、雲從科技(CloudWalk)就占了五分之一。
當初創公司還在為生計發愁時,頭部企業已經開始產業落地佈局。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多次強調,人工智慧已經進入了規模化應用的落地期,自2019年起,人工智慧進入應用紅利兌現年。劉慶峰提出人工智慧落地的三個標準:具備真實的應用;具備規模化推廣能力的應用;能用統計資料說明應用的成效。
根據國務院此前公佈的《新一代人工智慧規劃》,到2030年,人工智慧下游核心產業規模將達萬億元,相關產業規模則將達到使十萬億元。毫無疑問,人工智慧技術仍然是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科技發展方向,前景十分廣闊。5G技術的發展,更將成為人工智慧的「助推器」。劉慶峰指出:「5G助推萬物互聯大潮來臨,語音交互將主導人機交互模式。在萬物互聯時代,越來越多的設備將在無屏、移動、遠場狀態下使用,語音將會成為所有設備至關重要的入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