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
中美经贸

乐立杯(Lollicup): 从奶茶店到商业帝国

April 24, 2017

俞宗明(Alan Yu)如何将一家奶茶店发展成年收入上亿美元的企业。

2000年,俞宗明的首家珍珠奶茶店在南加州正式开业。当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,这家名叫乐立杯(Lollicup USA Inc.)的公司日后会成为一个年收入达1.24亿美元的零售商业帝国,且是全美最大的纸杯和塑料杯制造商。同时,他对这条路上将要面对的困难和艰辛也浑然未知。

刚创业时,他唯一想到的就是珍珠奶茶。

“我只是觉得挺有意思的。我从来没有涉猎过餐厅生意,那时很多朋友认为我异想天开。但我觉得从奶茶店做起是个不错的主意,”俞宗明说。

波霸,又称珍珠奶茶,起始于80年代的台湾。它用茶做饮料的基底,经常与牛奶混合,有些人还会在饮料里加上有嚼劲的珍珠、水果蒟弱或其它配料。现在,这种饮料已成为一股国际性潮流,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珍珠奶茶店的身影。

架子上摆放着乐立杯4种不同口味的饮料
波霸,又称珍珠奶茶,起始于台湾,现已成为一股国际性潮流。
" 那时很多朋友认为我异想天开。但我觉得从奶茶店做起是个不错的主意。"

-俞宗明

俞宗明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Los Angeles)。1999年,他走访台湾,当时珍珠奶茶刚在台湾红火起来。于是,他打算在台湾住一年,学习关于这门生意的各种知识。

“我发现当时的洛杉矶没有这样的奶茶店。如果把这款潮流饮料带到美国,应该会很有趣。那就是我当时看到的商机,”俞宗明说道。

次年,他和他的商业伙伴郑光宏(Marcin Cheng)在南加州开设了第一家乐立杯。当初真是一夜爆红。“每家奶茶店开业时,门口都会排起长龙,”俞宗明说,“我当时很惊讶。”

从零售到批发

随后,俞宗明开始培训其他创业者开设属于他们自己的珍珠奶茶店,并在一年内创建了Tea Zone,一家专为美国奶茶店提供奶茶配料的批发商。两年内,奶茶店的数量翻了四倍,其中也不乏一些模仿乐立杯的商家。俞宗明并没有将这些竞争者视作威胁,而是当做推广奶茶文化的一部分。

“我的想法是,如果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保守这个行业的秘密而不让其他人加入,那整个行业又怎么发展呢?最后只会固步自封。相反,如果我们主动帮助他人获得创业机会,发展新市场,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,我们的奶茶批发生意就得益于此。”

" 我发现当时的洛杉矶没有这样的奶茶店。如果把这款潮流饮料带到美国,应该会很有趣。那就是我当时看到的商机。"

-俞宗明

乐立杯店内景象
2000年,俞宗明和他的商业伙伴郑光宏在南加州开设了第一家乐立杯。

从批发到进口杯子

随着客户数量的增长,俞宗明看到了另一个商机——在提供奶茶配料的基础上,把乐立杯发展成一站式商店——所以他决定进军饮料杯市场。但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
起初,乐立杯从本地供应商处购买包装材料,但俞宗明说,一些较大的制造商“看不起”他们的订单数量。

“尽管乐立杯当时已有上百家门店,每个月有稳定可观的采购数量,”俞宗明解释说,“他们还是把我们看作‘小客户’对待。我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品质。”

自2003年起,俞宗明开始从海外进口杯子。然而,这个过程并不容易。海外供应商很难达到美国本地的标准——他们制造的杯子又薄又轻,和已有的成品盖子不匹配。第一批货不得不被低价清算。下半年,乐立杯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,并确立了品质管理。最后,乐立杯在奶茶生意以外,成立了一个叫做Karat的饮料包装品牌,出售这些杯子。

Karat最初参加的几场展销会效果平平,并没有接到很多生意,所以销售团队不得不重新审视,寻找问题根源。之后,他们又参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展销会,无论走到哪里,团队都会积极发问。

“我们会征求旁人的建议,寻找更值得参加的展销会”,俞宗明说。“我们会向同行咨询,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?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是什么?’”

他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逐步改善和提升自己的产品知识。

“每一年我们都尝试不同的方法。我相信如果这是条正确的道路,即使失败了,重新站起来,再尝试其它方法。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选择。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,那么再困难也无所谓,你只需要找到新方法解决每一个难题,”俞宗明说。

戏剧性的是,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了乐立杯蓬勃发展的时期。突然间,餐厅和食品公司都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,积极寻找更廉价的替代品。此时的乐立杯已经准备好抓住这次商机。

乐立杯创始人兼CEO俞宗明
乐立杯创始人兼CEO俞宗明。
" 我相信如果这是条正确的道路,即使失败了,重新站起来,找个其它方法再尝试。"

-俞宗明

从进口到制造

2012年,洛杉矶港口罢工,职员和码头工人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,货船也被调往其它港口。乐立杯面临即将断货的窘境。为了避免日后再发生同类情况,俞宗明决定自己开始在美国本地制造杯子。

2013年,乐立杯迁至位于洛杉矶奇诺岗(Chino Hills)占地30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基地。

“我们以为一切都会很简单,但事实很困难,”俞宗明解释说。工厂需要符合城市条例、获得许可证、争取进口设备的认证。由于一下子增添太多机器设备,工厂又不得不升级电路、煤气、水和空气管道。

俞宗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将一切安排就绪。从那时候开始,他们尝试做杯子以外的容器。现在,公司正在积极生产一系列名为Karat Earth的环保产品,全部以植物材料制成,其中包括可降解的奶茶杯、食物容器和餐具。

明年,乐立杯准备在德州建立新工厂,规模和生产力都会是现有工厂的两倍。届时,除了奇诺岗工厂的380名工人以外,新工厂将再雇用200多名员工。

“我们认为制造业回流美国是大势所趋,所以我们希望顺势而行,”俞宗明说道。

获取融资

创业者经常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获得融资来发展业务。俞宗明主要借助商业贷款为其企业迅速扩展提供资金。从2004年开始,俞宗明将他的房子抵押给银行,获得了一笔40万美元的商业贷款。

“首先,你需要对自己的企业有信心。要相信企业一定能成功。所以,作为一名企业家需要承担风险。你不能把风险全部推给银行,”俞宗明说。“当有了这份信任以后,你就可以用个人信用或商业信用获得贷款。”

不久之后,俞宗明就申请到了双倍的银行贷款,且贷款金额逐年增长。“企业需要流动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和发展,” 华美银行企业银行客户经理Linda Chun说道。“鉴于乐立杯出色的财务表现,银行还批准了几项设备贷款来支持其长期发展。”

“从首次合作至今,我们与华美银行建立了深厚的信任,他们十分了解我们的商业诉求,”俞宗明说。“你必须要和银行合作,了解他们需要什么,他们最看重哪些财务信息,这些都至关重要。所以,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账务。”

俞宗明在短片中更详细地介绍了他是怎样获得融资的:

失败乃成功之母

在经历不少困难后,俞宗明非常赞同困难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。他说,当团队遇到重大障碍时,他们都会全力以赴来战胜困难,而来年的表现也将突飞猛进。

“你必须把困难当成考验的一部分,”俞宗明说。“如果我们在创业初期时一帆风顺,我认为我们不会有能力解决今时今日要面临的更大的难题。”

今年是乐立杯业绩最好的一年。俞宗明计划进军新的国际市场和行业,例如医疗保健。

“十年前,我并不知道我们能走多远。但是现在,我知道我们能成为一家数十亿美元的企业。”

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

Sign up for the Reach Further Newsletter

We’ll keep you in the know about the latest US-Asia business news and trends.

订阅《致远》电子商业杂志

掌握中美经贸最新信息和产业脉搏。

Suscríbase al boletín Reach Further

Lo mantendremos informado sobre las últimas noticias y tendencias comerciales entre Estados Unidos y China.

訂閱《致遠》電子商業雜誌

掌握中美經貿最新資訊和產業脈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