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長于紐約的王力宏是華語樂壇的領軍人物。25年來,他一直活躍於音樂和影視界。他的專輯銷量逾5千萬張,並曾參與過20餘部電影。他是業內的資深人士,也是中國最受歡迎、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。他獲獎無數,更四次贏得有「中國格萊美」(Grammy)之稱的金曲獎(Golden Melody Awards)。
儘管如此,王力宏也承認,在娛樂界生存並非易事,唯有保持高度的適應力才能獲得成功。他分享道:「只有參與到『遊戲』中,才能在出現問題時,有機會改變它的規則。如果你能堅持下去,也許就有機會從內部去改變一些規則。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可以看到規則的逐步改變和進步。」
王力宏與我們分享了他的創作靈感來源、亞州藝人在美國面臨的挑戰,以及藝術在對抗排外主義中的作用。
李小龍、李安、成龍等都是在中美兩地發展很成功的華人,他們也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。他們的經歷給予了我很多啟發。我相信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,而是出自於明確的目標。例如,李小龍當年一心想在美國取得成功的動力之一,是因為看了美國偵探主題電視劇《陳查理》(Charlie Chan)。由於缺少合適的亞裔面孔,當時西方電影電視劇中的亞裔角色都是由白人演員扮演。在電視劇《陳查理》中,為了讓扮演主角的白人演員看上去與原著中的華人角色更貼近,化妝師還在他的眼角貼上了膠帶,讓他的眼睛看起來更像東方人的單眼皮。這樣的畫面觸動了李小龍,也給予了他要把華人面孔展現在西方銀幕上的動力,並最終來到了好萊塢發展。如今,身為文娛創作者的我們將義不容辭地接過火炬,延續他的使命,任重而道遠。
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情感,而我們被這些情感所影響。我們按照自己的感受做出決定。作為一名藝術家和音樂家,這些情感對我來說是神聖且特殊的。
我的靈感源泉來自生活。我在樂界發展了20多年,出了20多張專輯,寫了上百首歌,參與了20多部電影,這些創作點滴都來源於生活中的不同事物。
我認為排外主義是一種致命的「疾病」,並有強大的傳播性,但是,它可以被故事、音樂和電影所消除。這就是我們在做的。我認為應該善用我們的經歷,透過各種途徑去更多地分享我們的故事。這是改變這個問題的一種很好的方式。
獨特的文化背景是我得天獨厚的優勢。居住在中國時,我是一名華人;同時,我又在美國長大, 所以回到美國時我又被看作一名美國人。這使我更能夠看清事實,其實,兩地民眾的生活、愛、恐懼、希望和夢想幾乎都是一樣的。
這些也都被融入到我的創作中。大家喜歡聽我的歌,來我的演唱會,也是因為歌裡的內容是真實的。所以,不要相信那些關於我們有多麼不同的炒作,這些言論只是想要離間我們。
內容創作是一項很大的挑戰,但現在已經比以前的情況好很多了。在製片公司或唱片公司壟斷時期,亞洲藝術家幾乎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流行樂巨星或偶像。
但是現在,來自金融、電影製作(如導演、編劇、製片人),以及藝人和演員有機會齊聚於像美亞娛樂峰會(U.S.-Asia Entertainment Summit)這類活動,他們見地相似,並在活動上共同為內容創作出謀劃策。
太多了。演藝行業其實就是不斷地從挫敗中爬起,然後反敗為勝。比如,有很多次我去試鏡但沒被選上;很多次嘗試一些事情但是失敗了,然後在網路上被羞辱嘲笑。面對這些情況,有的時候需要臉皮厚一些。失敗以後嘗試別的途徑。即使再被打擊,還是要不斷嘗試,永不放棄。
翻譯:Jessie Liu and Grace Wang